热门推荐:
第四百二十五章 烧炼妖丹,意在成胎
徐师仁的法网是集齐了三种天罡、九种飞汞合炼而成,极为轻灵。起初是他用来捕捉开炉后
逃逸的灵丹所用,后来逐渐精炼,成为一件傍身的法宝。这件法宝有两个妙用,一个是对灵丹宝珠之类法宝有厌胜之效,另一个是能隔绝网中丹珠与
外界的气机联系。
一个月前,在商议如何诛杀胡海泷的时候,徐师仁说胡海泷好以内丹逞威,并自告奋勇,提出自己以手炉炸丹、以法宝捕丹的想法。
这个想法很冒险,伤敌八百,自损一千,邹师正和程心瞻都不同意。不过,徐师仁却坚持要
这样做,他知道,可能把胡海泷引出来的机会就这一次,也只有这一次能打一个出其不意,往后的机会就更少了。而邹师正和程心瞻也都能理解徐师仁的急迫与冒险,因为阳台山的教主、徐师仁的启蒙恩师就是被胡海泷这个妖魔杀掉的。
苦劝无果后,邹师正和程心瞻便开始为徐师仁这个想法提供支持。邹师正拿出了罗浮山珍藏
的「替死符」,可以用来转移因胎器损毁带来的反噬以及应对妖魔内丹的突袭。而程心瞻则是炼出了一叠厚厚的磐石雷符塞进手炉里,这磐石雷正是他从金丹四洗时的「紫霄九九磐石雷劫」里领悟出来的,世间少有。
而对于徐师仁的法网,程心瞻也有出力,他在其中融入了「重云遮天罡」,又以仙火精炼,去芜提纯,进一步提高法宝的灵性以及隔绝内外的能力。
现在从结果反过来看,徐师仁的法网底子不错,程心瞻的精炼也有用处,配合着龙索将胡海泷的内丹锁拿,而且并没有给妖魔自毁内丹的机会。
梧桐山,凤栖山山巅,醴湖之底。
在程心瞻的操控下,紧紧包裹在龙索表面的银色法网逐渐松开、变大,最后化成了一个足以
容纳一人盘坐的球形网笼。程心瞻施展「天光化虹术」,躯体化作一团火光,迈步走入法网,盘腿坐下,然后又复归人
形。
为以防万一,他又把梧桐山护山大阵开启,并祭出了「八宝云光帕」,化作一团朦胧波光,笼罩在法网之外,尽最大可能杜绝妖魔与其内丹的联系。做好这些准备之后,他才松开龙索,显露出妖魔的内丹来。
说实话,这还是他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观察一位四境妖魔的内丹。
内丹此刻虽然与妖魔断了联系,但其本身依旧有灵性,察觉到被陌生的气息环绕,自然想要逃离此地,剧烈的挣扎着。只不过,内丹被龙索死死捏在爪中,任凭此物再怎么用力,也走脱不得。
程心瞻看着内丹,想着怎么把这颗灵物利用起来。
在战斗之后,徐师仁在说出妖丹之事交由自己处置后便立即离开了,连法网都暂时没收回,其中意思显然就是要把这次斗法中唯一的战利品让出来了。
或许是因为重创仇敌,徐师仁稍有慰藉,对战利品便有所看轻,亦或是因为程心瞻先后送出蛟珠手串与稳胎灵丹以及出手精炼法网,让徐师仁心怀感激。总之,他是投桃报李,二话不说,就把这颗难得的、完好的四境内丹让给了程心瞻。
对于这种级别的四境龙裔内丹,如果只是返炼分解,萃取其中的罡煞,那就是有些暴殄天物、买椟还珠了。不过他仔细想了想,又发现这颗难得的内丹于自己而言还有些鸡肋!
在他看来,这颗内丹无非三种用法。
第一种,便是保留上面的气息,建坛下咒,去咒那胡海泷。以内丹做引,绝对是最大程度上的气机牵引了,比什么肤发血衣都要来的管用。
不过,这种用法有一个最大问题,那就是不能抹除这上面的气息,并且还要利用这气息与胡海泷建立联系。那么在联系建立的瞬间,程心瞻可以下咒,但同时,胡海泷也可以凭借这个联系
引爆内丹,炸毁法坛。
并且,要咒死一位四境内丹,代价必然少不了,而且还不敢说就一定能咒死,外加法坛受
损,这又是一门伤人伤己的法门,可行性不高。
第二种,是抹除气息,修复内丹伤势,再融以五行之金,以内丹为主材,炼成一个灵珠,可以控水,可以掷击。以此丹蕴含的千年法力与灵性,再加上程心瞻目前的炼器水平以及怀有的火焰、炉器来讲,炼成一件趁手的胎器是大有可能的。
不过对于他而言,控水他有水行法剑,掷击则有无恙印,多一颗灵珠其实作用不大。
第三种,是把内丹当辅材,也是先消除妖气,然后取其坚实、取其阴性、取其水意,融炼进另一件行属相合的法宝中,提升主材的品质。
而从五行阴阳来看,如果是他自用,那只能炼进「幽都」和「天一生水」里。不过这两把剑如今也都炼出了器灵,已经达到了胎器的水准,加一颗四境内丹进去,有点用,但又不至于把剑器再往上推一个台阶。对于内丹来说,其实是有些浪费的。
不过,他再转念一想,此物于自己而言鸡肋,但对别人来说就不一定了,炼成法宝拿来送人
还是极好的,无论怎么说,胎器都不是大路货色。不妨将其炼成一颗水行灵珠,送给师妹。师妹既是龙裔,又修水行,定能将此宝威能发挥
到极致。
想到这里,他不由露出笑容来,祭出法火,开始烧炼内丹。
半年后。
程心瞻收炉熄火。
在他身前,有一颗碧幽幽、圆光光的灵珠,有杏子大,灵珠表面光华流转,灵氤自生。程心瞻只稍动念,灵珠便滴溜溜一转,醴湖下暗流汹涌,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搅弄。
他再一动念,醴湖又瞬间平静下来。
程心瞻微微一笑,拿出一枚玉盒,将灵珠收好。在这半年里,自己可是为这颗灵珠付出了不少心血,只是彻底抹除妖魔气息就不是一件简单事。幸好自己是有仙火在身,这才节省了不少时
间。
炼制这件宝物,他付出的也不光是五行之金,还有「怒水龙王煞」、「奔潮排云煞」两道御水之煞也被他炼了进去,另有无数禁制符随之一同融炼,这才使得灵珠威能达到他心中的预期。
但此时,灵珠还不能称之为胎器,他还留了一道尾巴。等交给师妹后,滴血认主,灵珠受龙
血激发,补全禁制尾巴,到那时,这珠子自然也就能生出灵智来了。
程心瞻起身,把围绕在周边的索、网、帕都收起来,同时,他之前放入湖中,用来增强护山大阵威能的水、木、土三把法剑也都被他一同收起来。对于梧桐山,他也只能帮到这了,日后这大阵还是要靠梧桐山自己去经营。
他飞身出湖,落到岸边。岸边酣睡的狮子闻到主人气息,自觉醒来。
程心瞻笑着拍了拍狮子,此时他再放眼望去,发现凤栖山头乃至整个梧桐山,已经是大变样
了。
青华道观再度矗立,在春阳下熠熠生辉。放眼远望,各个山头上青桐如锦,碧绿如洗。消失的紫霆重新出现,盘桓在山腰处,仿佛是给群山系上了紫带。断流的飞泉重新奔流,如同一条条白色匹练挂在山壁上晾晒。
只半年过去,梧桐山再现「青桐出紫霭,白泉挂碧峰」之景。
环视一圈后,他又看向南方,就在不远处,相隔不到两百里的地方,有一座高峰显露在云海之上,几乎与凤栖山巅登高,像是同一片海中的两座孤岛。
程心瞻知道,那里就是大帽山,红炉群岛上的最高峰,在往日,也是胡海泷坐镇的地方。不知道半年过去,这位肉身重创、内丹遗失的妖魔恢复的怎么样了。而那惊鸿一瞥的剑光实在了得,不知道鲜有出手的胡海焘又具备着怎样的实力。
“先生!”
在他身后传来一声呼喊。
程心瞻停止遐思,收回目光,转过头来。却见一群身着青袍的道士走出青华观,朝自己涌
来。他来庾阳也有几年了,在云梯山、飞霞山、阳台山都待过,认出了其中的不少人,知晓这些都是梧桐山破门之后,散落各处的梧桐山门人。如今梧桐山收复,这些人自然就回到了山门,并在浩然盟的帮助下重建法统。
不过可惜,当年在白玉京为程心瞻护过法的那位道长,早已陨落在魔潮中,未曾亲眼见到
这一幕。
程心瞻刚要上前打招呼,却见那一帮子人呼啦下跪,俯身叩拜,稽首谢恩,山呼,
“承蒙先生解厄,续我法统。此恩此德,永世不忘!”
程心瞻一伸手,沛然法力将所有人全部托起,他笑道,
“三清座下,同气连枝。降妖伏魔而已,何谈什么恩德。”
随即,他又问,
“师正、师仁两位道长现在何处?”
群道中间领头的那位回答,
“回先生,道门已收复罗溪三山,师正玄在坐镇中央,镇银湖山,师仁玄在镇梅林山。”
程心瞻点了点头,说,
“好,如此安排最好,有师正道长坐镇中央我就放心了。众位道友见谅,贫道身上还有些琐事,无法久镇于此,这便告辞了。”
梧桐山群道一时哗然,不过这些人转念一想,也都明白过来,广法先生毕竟不是庾阳人,自然不可能在此久留。驱逐妖魔,收复梧桐,已经是得天之幸,岂敢再过多要求。于是,群道俯身拱手,齐道,
“恭送先生。”
程心瞻回礼,随即乘狮而走。
落到梅林山,此时,山中梅树尽皆挂果。
程心瞻找上徐师仁,归还法网,并关心询问,
“道友伤势,可好些了?”
在大战中,徐师仁虽以「替死符」替掉了法宝反噬之伤和妖丹贯穿之伤,但在这之前,他提速破境以及与胡海泷交手,都受了暗伤,波及元婴,不知此刻可养好了。“多谢经师挂怀,仰赖宝丹神效,已经养的七七八八了。”
徐师仁笑着说。
收复三山,延续法统,重创仇敌,他心情大好,连带着养伤也快上不少。
“三山于废墟中重建,在罗溪北岸建立防线,击退了多次魔潮冲击。如今半年时间已过,三山已然重新恢复生机。收复红炉群岛,已经提上议程了,先生于此时出关,可是要出来主持大局?”
徐师仁问。
程心瞻闻言摇摇头
“非也,实不相瞒,我在梧桐山闭关,除了照看梧桐山以及处置妖魔内丹之外,也在兼顾内丹修行。如今,我命胚已成,接下来就是要神照成胎了,正准备回山闭关,恐怕短时间内难以参加战事了。”
“啊!”
徐师仁惊诧,继而大喜,
“先生要成胎了!甚好哇!甚好!这是天大的事,先生应当以此事为主,请务必以此事为主!”
徐师仁自然大喜,可以说,在如今的东方道门,除了龙虎一系,其余所有人都在等这位成胎!这位广法先生在成胎之前就有这般多的成就,这般有目共睹的文治、武功,那等成胎之后,寿元大涨、实力大涨、通感天地,那对东方道门又将产生何等深远的影响?
如今,在东方道门,有一种声音已经越传越广,大家都在说,广法先生将是东方道门中继神霄派萨祖与净明派刘师之后的又一位扛鼎人物、除魔修道两不误的绝世天才、全知全能的道教领袖!
其人年不满七十,便要神照成胎,古来罕见,似乎更印证了这种说法。
这样的人物要决定要闭关成胎,于东方道门而言,确实没有什么是比这件事更重要的了。程心瞻笑着点点头,起身告辞,
“那好,贫道告辞,道友也要注重静修稳胎,养生得寿。”
“是,是,我送先生。”
徐师仁将程心瞻送到山门,目送程心瞻远去,心中有股油然而生的高兴。
“咦?“
徐师仁轻咦一句,却见程心瞻离去的方向并非是北上回豫章,而是往西去,横跨伶仃洋,看样子,是去南海边上,那是云梯山的方向。
先生不是说回山闭关么?怎么会去那里?
应当只是去拿个什么东西吧。
徐师仁这般想。
蜀山镇世地仙 逃逸的灵丹所用,后来逐渐精炼,成为一件傍身的法宝。这件法宝有两个妙用,一个是对灵丹宝珠之类法宝有厌胜之效,另一个是能隔绝网中丹珠与
外界的气机联系。
一个月前,在商议如何诛杀胡海泷的时候,徐师仁说胡海泷好以内丹逞威,并自告奋勇,提出自己以手炉炸丹、以法宝捕丹的想法。
这个想法很冒险,伤敌八百,自损一千,邹师正和程心瞻都不同意。不过,徐师仁却坚持要
这样做,他知道,可能把胡海泷引出来的机会就这一次,也只有这一次能打一个出其不意,往后的机会就更少了。而邹师正和程心瞻也都能理解徐师仁的急迫与冒险,因为阳台山的教主、徐师仁的启蒙恩师就是被胡海泷这个妖魔杀掉的。
苦劝无果后,邹师正和程心瞻便开始为徐师仁这个想法提供支持。邹师正拿出了罗浮山珍藏
的「替死符」,可以用来转移因胎器损毁带来的反噬以及应对妖魔内丹的突袭。而程心瞻则是炼出了一叠厚厚的磐石雷符塞进手炉里,这磐石雷正是他从金丹四洗时的「紫霄九九磐石雷劫」里领悟出来的,世间少有。
而对于徐师仁的法网,程心瞻也有出力,他在其中融入了「重云遮天罡」,又以仙火精炼,去芜提纯,进一步提高法宝的灵性以及隔绝内外的能力。
现在从结果反过来看,徐师仁的法网底子不错,程心瞻的精炼也有用处,配合着龙索将胡海泷的内丹锁拿,而且并没有给妖魔自毁内丹的机会。
梧桐山,凤栖山山巅,醴湖之底。
在程心瞻的操控下,紧紧包裹在龙索表面的银色法网逐渐松开、变大,最后化成了一个足以
容纳一人盘坐的球形网笼。程心瞻施展「天光化虹术」,躯体化作一团火光,迈步走入法网,盘腿坐下,然后又复归人
形。
为以防万一,他又把梧桐山护山大阵开启,并祭出了「八宝云光帕」,化作一团朦胧波光,笼罩在法网之外,尽最大可能杜绝妖魔与其内丹的联系。做好这些准备之后,他才松开龙索,显露出妖魔的内丹来。
说实话,这还是他第一次这样近距离的观察一位四境妖魔的内丹。
内丹此刻虽然与妖魔断了联系,但其本身依旧有灵性,察觉到被陌生的气息环绕,自然想要逃离此地,剧烈的挣扎着。只不过,内丹被龙索死死捏在爪中,任凭此物再怎么用力,也走脱不得。
程心瞻看着内丹,想着怎么把这颗灵物利用起来。
在战斗之后,徐师仁在说出妖丹之事交由自己处置后便立即离开了,连法网都暂时没收回,其中意思显然就是要把这次斗法中唯一的战利品让出来了。
或许是因为重创仇敌,徐师仁稍有慰藉,对战利品便有所看轻,亦或是因为程心瞻先后送出蛟珠手串与稳胎灵丹以及出手精炼法网,让徐师仁心怀感激。总之,他是投桃报李,二话不说,就把这颗难得的、完好的四境内丹让给了程心瞻。
对于这种级别的四境龙裔内丹,如果只是返炼分解,萃取其中的罡煞,那就是有些暴殄天物、买椟还珠了。不过他仔细想了想,又发现这颗难得的内丹于自己而言还有些鸡肋!
在他看来,这颗内丹无非三种用法。
第一种,便是保留上面的气息,建坛下咒,去咒那胡海泷。以内丹做引,绝对是最大程度上的气机牵引了,比什么肤发血衣都要来的管用。
不过,这种用法有一个最大问题,那就是不能抹除这上面的气息,并且还要利用这气息与胡海泷建立联系。那么在联系建立的瞬间,程心瞻可以下咒,但同时,胡海泷也可以凭借这个联系
引爆内丹,炸毁法坛。
并且,要咒死一位四境内丹,代价必然少不了,而且还不敢说就一定能咒死,外加法坛受
损,这又是一门伤人伤己的法门,可行性不高。
第二种,是抹除气息,修复内丹伤势,再融以五行之金,以内丹为主材,炼成一个灵珠,可以控水,可以掷击。以此丹蕴含的千年法力与灵性,再加上程心瞻目前的炼器水平以及怀有的火焰、炉器来讲,炼成一件趁手的胎器是大有可能的。
不过对于他而言,控水他有水行法剑,掷击则有无恙印,多一颗灵珠其实作用不大。
第三种,是把内丹当辅材,也是先消除妖气,然后取其坚实、取其阴性、取其水意,融炼进另一件行属相合的法宝中,提升主材的品质。
而从五行阴阳来看,如果是他自用,那只能炼进「幽都」和「天一生水」里。不过这两把剑如今也都炼出了器灵,已经达到了胎器的水准,加一颗四境内丹进去,有点用,但又不至于把剑器再往上推一个台阶。对于内丹来说,其实是有些浪费的。
不过,他再转念一想,此物于自己而言鸡肋,但对别人来说就不一定了,炼成法宝拿来送人
还是极好的,无论怎么说,胎器都不是大路货色。不妨将其炼成一颗水行灵珠,送给师妹。师妹既是龙裔,又修水行,定能将此宝威能发挥
到极致。
想到这里,他不由露出笑容来,祭出法火,开始烧炼内丹。
半年后。
程心瞻收炉熄火。
在他身前,有一颗碧幽幽、圆光光的灵珠,有杏子大,灵珠表面光华流转,灵氤自生。程心瞻只稍动念,灵珠便滴溜溜一转,醴湖下暗流汹涌,仿佛被一只无形的巨手搅弄。
他再一动念,醴湖又瞬间平静下来。
程心瞻微微一笑,拿出一枚玉盒,将灵珠收好。在这半年里,自己可是为这颗灵珠付出了不少心血,只是彻底抹除妖魔气息就不是一件简单事。幸好自己是有仙火在身,这才节省了不少时
间。
炼制这件宝物,他付出的也不光是五行之金,还有「怒水龙王煞」、「奔潮排云煞」两道御水之煞也被他炼了进去,另有无数禁制符随之一同融炼,这才使得灵珠威能达到他心中的预期。
但此时,灵珠还不能称之为胎器,他还留了一道尾巴。等交给师妹后,滴血认主,灵珠受龙
血激发,补全禁制尾巴,到那时,这珠子自然也就能生出灵智来了。
程心瞻起身,把围绕在周边的索、网、帕都收起来,同时,他之前放入湖中,用来增强护山大阵威能的水、木、土三把法剑也都被他一同收起来。对于梧桐山,他也只能帮到这了,日后这大阵还是要靠梧桐山自己去经营。
他飞身出湖,落到岸边。岸边酣睡的狮子闻到主人气息,自觉醒来。
程心瞻笑着拍了拍狮子,此时他再放眼望去,发现凤栖山头乃至整个梧桐山,已经是大变样
了。
青华道观再度矗立,在春阳下熠熠生辉。放眼远望,各个山头上青桐如锦,碧绿如洗。消失的紫霆重新出现,盘桓在山腰处,仿佛是给群山系上了紫带。断流的飞泉重新奔流,如同一条条白色匹练挂在山壁上晾晒。
只半年过去,梧桐山再现「青桐出紫霭,白泉挂碧峰」之景。
环视一圈后,他又看向南方,就在不远处,相隔不到两百里的地方,有一座高峰显露在云海之上,几乎与凤栖山巅登高,像是同一片海中的两座孤岛。
程心瞻知道,那里就是大帽山,红炉群岛上的最高峰,在往日,也是胡海泷坐镇的地方。不知道半年过去,这位肉身重创、内丹遗失的妖魔恢复的怎么样了。而那惊鸿一瞥的剑光实在了得,不知道鲜有出手的胡海焘又具备着怎样的实力。
“先生!”
在他身后传来一声呼喊。
程心瞻停止遐思,收回目光,转过头来。却见一群身着青袍的道士走出青华观,朝自己涌
来。他来庾阳也有几年了,在云梯山、飞霞山、阳台山都待过,认出了其中的不少人,知晓这些都是梧桐山破门之后,散落各处的梧桐山门人。如今梧桐山收复,这些人自然就回到了山门,并在浩然盟的帮助下重建法统。
不过可惜,当年在白玉京为程心瞻护过法的那位道长,早已陨落在魔潮中,未曾亲眼见到
这一幕。
程心瞻刚要上前打招呼,却见那一帮子人呼啦下跪,俯身叩拜,稽首谢恩,山呼,
“承蒙先生解厄,续我法统。此恩此德,永世不忘!”
程心瞻一伸手,沛然法力将所有人全部托起,他笑道,
“三清座下,同气连枝。降妖伏魔而已,何谈什么恩德。”
随即,他又问,
“师正、师仁两位道长现在何处?”
群道中间领头的那位回答,
“回先生,道门已收复罗溪三山,师正玄在坐镇中央,镇银湖山,师仁玄在镇梅林山。”
程心瞻点了点头,说,
“好,如此安排最好,有师正道长坐镇中央我就放心了。众位道友见谅,贫道身上还有些琐事,无法久镇于此,这便告辞了。”
梧桐山群道一时哗然,不过这些人转念一想,也都明白过来,广法先生毕竟不是庾阳人,自然不可能在此久留。驱逐妖魔,收复梧桐,已经是得天之幸,岂敢再过多要求。于是,群道俯身拱手,齐道,
“恭送先生。”
程心瞻回礼,随即乘狮而走。
落到梅林山,此时,山中梅树尽皆挂果。
程心瞻找上徐师仁,归还法网,并关心询问,
“道友伤势,可好些了?”
在大战中,徐师仁虽以「替死符」替掉了法宝反噬之伤和妖丹贯穿之伤,但在这之前,他提速破境以及与胡海泷交手,都受了暗伤,波及元婴,不知此刻可养好了。“多谢经师挂怀,仰赖宝丹神效,已经养的七七八八了。”
徐师仁笑着说。
收复三山,延续法统,重创仇敌,他心情大好,连带着养伤也快上不少。
“三山于废墟中重建,在罗溪北岸建立防线,击退了多次魔潮冲击。如今半年时间已过,三山已然重新恢复生机。收复红炉群岛,已经提上议程了,先生于此时出关,可是要出来主持大局?”
徐师仁问。
程心瞻闻言摇摇头
“非也,实不相瞒,我在梧桐山闭关,除了照看梧桐山以及处置妖魔内丹之外,也在兼顾内丹修行。如今,我命胚已成,接下来就是要神照成胎了,正准备回山闭关,恐怕短时间内难以参加战事了。”
“啊!”
徐师仁惊诧,继而大喜,
“先生要成胎了!甚好哇!甚好!这是天大的事,先生应当以此事为主,请务必以此事为主!”
徐师仁自然大喜,可以说,在如今的东方道门,除了龙虎一系,其余所有人都在等这位成胎!这位广法先生在成胎之前就有这般多的成就,这般有目共睹的文治、武功,那等成胎之后,寿元大涨、实力大涨、通感天地,那对东方道门又将产生何等深远的影响?
如今,在东方道门,有一种声音已经越传越广,大家都在说,广法先生将是东方道门中继神霄派萨祖与净明派刘师之后的又一位扛鼎人物、除魔修道两不误的绝世天才、全知全能的道教领袖!
其人年不满七十,便要神照成胎,古来罕见,似乎更印证了这种说法。
这样的人物要决定要闭关成胎,于东方道门而言,确实没有什么是比这件事更重要的了。程心瞻笑着点点头,起身告辞,
“那好,贫道告辞,道友也要注重静修稳胎,养生得寿。”
“是,是,我送先生。”
徐师仁将程心瞻送到山门,目送程心瞻远去,心中有股油然而生的高兴。
“咦?“
徐师仁轻咦一句,却见程心瞻离去的方向并非是北上回豫章,而是往西去,横跨伶仃洋,看样子,是去南海边上,那是云梯山的方向。
先生不是说回山闭关么?怎么会去那里?
应当只是去拿个什么东西吧。
徐师仁这般想。
推荐阅读: